游戏里玩剪刀怎么玩的

2024-11-25 00:04:34 双马360

摘要《动物世界》这部暑期档国产电影第一惊喜,我在之前已经夸过。对人性的鞭策、跌宕起伏的情节、制作精良的打斗场面和特效、超出日版的改编和创造,以及李易峰凭此片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影代表角色。想要宏观了解这部片子的可以戳这里:这一次,我想跟大家好好聊聊本片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命运号游轮上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和背后的逻辑。其实,石头剪刀布游戏是典型的博弈论一种...

游戏里玩剪刀怎么玩的

《动物世界》这部暑期档国产电影第一惊喜,我在之前已经夸过。 对人性的鞭策、跌宕起伏的情节、制作精良的打斗场面和特效、超出日版的改编和创造, 以及李易峰凭此片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影代表角色。 想要宏观了解这部片子的可以戳这里: 这一次,我想跟大家好好聊聊本片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 那就是,命运号游轮上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和背后的逻辑。 其实,石头剪刀布游戏是典型的博弈论一种: 那就是,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的战略前试图猜中对手的行为选择,同时尽量避免自己的选择被对方猜中,还要根据自己对对方的行动的事情预测做出最优化的行动选择,即便这样的游戏行动带有非常大的随机性。 这个游戏里面,其实也涉及到了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囚徒困境”。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这个概念将让人考虑下面因素: 1、两个罪犯在不知道对方选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自己决策; 2、双方都会为自己利益考虑,从而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其实,在电影《动物世界》中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和比赛, 就是以上两个理论和概念逻辑的现实呈现。 当然,电影里比较明显提出的是“均衡思维“和”苏格兰黑山羊“理论。 但对这部电影而言, 逻辑分两方面,一个是游戏逻辑,一个是剧本逻辑。 之前,《动物世界》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进行了放映和大规模点映。 想必很多人已经看过。 我也说过, 这部电影里需要二刷,才会看得更明白。 因为第一遍的时候,多数观众是根据郑开司逻辑来的, 如果你深入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郑开司的逻辑是对的, 但这样难免会导致你对后续情节上的遗漏,影响观影体验。 只有你二刷和三刷的时候, 你才能更好的体会: 命运号游轮上“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在电影中的精妙设计 和编剧在逻辑上的缜密创作。 在最开始游戏之前,每个命运号上面的参与者拥有 三颗星星,四组石头剪刀布牌型共12张! 获胜的条件是: 在比赛结束后, 每个参赛者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比赛消耗完自己手中的所有牌, 并确保自己身上的星星数不少于三颗星。 如果输光了星星,则参赛者在比赛结束前提前出局。 所以,四个小时后: 1、当你手里没牌,但星星不足三颗星,失败 2、当你手里星星数大于等于三颗,但还有牌,失败 3、当你手里星星数少于三,也还有牌,更是失败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 星星和牌在游戏中是可以进行买卖的,尤其星星的价值更为重要。 在常人思维逻辑里,游戏的竞争性导致人们期望在游戏中获胜,这是动物性也是人性。 何况,这里面的陌生人社会将会导致的一种信任缺失环境的产生, 在这样的状况下,每个人都期望, 赢得更多的星星,并打完手中的牌。 或许,看到这里,有些机智的观众就发现了这个游戏的bug, 那就是找到合适的人,通过互相消解的方式 以平局或者互相赢取对方星星的方式消耗完手中的牌。 这就要说到剧本逻辑。 可以说,如果电影中没有出现这一情节,就将是电影逻辑上的硬伤, 但编剧巧妙地用一招化骨绵掌把这个问题化解, 并蜻蜓点水一般,抛出了“动物世界”里的规则。 电影在游戏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一可能性,并带出游戏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张景坤。 张景坤找到郑开司,提及游戏中的漏洞,并提出以和牌的方式打完手里的牌, 前三轮的比赛中,张景坤和郑开司完全尊重此前约定。 这时候,双方手里各剩下一张石头、一张剪刀、一张补。 最后一轮比赛中,张景坤换牌用石头赢了郑开司的剪刀。 此时,张景坤欺骗郑开司说自己出错了牌, 并提议下一局,自己出剪刀,郑开司出石头,把自己赢的星星还给郑开司。 天真的郑开司信以为真。 只是这一次,张景坤用出老千的方式,将剪刀换成布,郑开司再输一颗星星,并手里只剩下一张布和一颗星,而张景坤手里则剩下一张剪刀和五颗星。 这时候,郑开司才知道自己被张景坤给设计了。 同时也明白,这个游戏连出老千也被允许,就说明,这个游戏没有规则。 观众也可以从中窥见,在这个“动物世界”里,人性都是贪婪的, 游戏参与者都是没有道德的动物,没有人性,只有动物性, 一切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诉求和目标。 于是只剩下一颗星和一张布的郑开司遇到了难题! 这时候,曾欺骗过他的朋友李军出现,此时李军手里还剩下一颗星和四张剪刀。 于是,郑开司提出,去寻找那些有两颗星,但没有牌的人组队出击。 之所以这样做,逻辑是确保三个人有多余的一颗星,这样即使再输一次,也不会有人出局。 于是,郑开司和李军找到了孟小胖。 当孟小胖看完李军和郑开司的牌型后,表面假装和其合作,但私下却偷偷藏了一张布。 在出去的一刻,马上用布参与到比赛,但却输了一颗星。 这时候,剧本上的逻辑正确再次出现并自然而然地承上启下,开起了游戏之后的情节。 电影借用孟小胖的口说出了郑开司和李军手里牌型的不合理, 并由郑开司延伸除了游戏里的均衡思维。 即为了确保手中的牌是多元的,那出牌者会以石头剪刀布这样均衡的思维去出牌。 这时李军提到,那用石头剪刀石头,布剪刀布的方式出牌,最后也可以。 这随后便被郑开司否定,虽然这样暂时保住了均衡, 但到第三轮的时候,还需要石头剪刀布的均衡出牌, 否则最后一轮手中所剩余的牌一定是不均衡的。 其实,这也是剧本逻辑上的亮点: 试想,如果一开始,通过孟小胖说出“均衡思维”这一概念,多少会显得有点唐突和生硬。 毕竟,郑开司其实才是具有主角光环的场上最强大脑。 于是,根据均衡思维这一理论,郑开司让孟小胖和李军去赛场上寻找那些连着打出剪刀和石头的玩家,这样就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剪刀赢取对方即将打出的布。 这样,郑开司他们三人获得了四颗星,手里还有三张剪刀。 随后,该玩家提出连比三次,但不换牌。 第一次,郑开司出剪刀,玩家出石头赢得郑开司他们一颗星。 在后面两轮中, 他们的对手用均衡思维的想法,猜测郑开司在打出一张剪刀后,手里还剩下一张石头一张布。 但他并不知道石头和布的顺序, 于是对手决定继续比赛,想通过用两张布来获取一场平局同时赢得一颗星,来保证利益最大化。 但他想不到的是,郑开司手里剩下的恰恰是两张剪刀,这样,郑开司他们又赢了两颗星。 这时候,他们有五颗星,但手里没牌,虽然暂时安全,但为了保证比赛结束后三人安全脱身,他们需要额外的四颗星才可以。 这时候,郑开司根据场上牌型消耗数量,得出,布会最先消耗完,他们只需要借钱去囤积石头,就可以在最后立于不败之地。 但他们自己去买,目标太大,一旦信息泄露,会导致自己囤积的石头成为活靶子。 于是只能靠找其他那些有三颗星但还有牌的人去帮忙买并收走这些人身上的牌将这些人送往安全屋保证自己的信息在赛场内不被泄露。 怎样的囤牌类型是安全的呢,那就是牌的总数是偶数牌,比如两张石头,四张剪刀,六张布。 或者一张石头,三张剪刀,四张布。 这样可以通过内部消耗的方式消解手中的牌。 但如果牌的总数是一张石头,两张剪刀,两张布呢? 即使到了最后,星星条件满足,但手里还是有内部消耗无法解决的牌。 依然是输! 这时候就需要去跟外面找对手消耗掉自己手里的那张多余的牌, 电影里埋这个包袱其实用在后面郑开司和对手的三颗星对战上以及张景坤的身上。 然而,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随后,郑开司他们发现,赛场上牌的顺序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那种形式发展,布不仅没有继续快速消耗,反而剪刀的数量以两张两张消耗快速减少。 这时候,郑开司发现,有人和他们一样,参与了囤牌,不过,这一次,对方囤积的是布。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剪刀数量以两张两张减少,说明剪刀平局出现的多了。 而石头和布的消耗减少, 郑开司囤积了石头,那证明有人囤积了布。 看到情况突变,孟小胖和李军按耐不住出去参赛,结果一人输了一星。 最后,郑开司他们剩下三颗星,以及大量囤积的石头牌和从其他人手里收回的剪刀和布。 如果他们再输一次,将会有一人被送往小黑屋。 郑开司他们再次遇到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接下来,他们又将怎样和囤积布的团队来场精彩的高智商对决。 在此就不再剖析太多,还需你去影院好好体验这“石头剪刀布”游戏带来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紧张刺激感了。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双马360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5 双马360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